本书以自传体裁形式,写出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时期的感触和感想。
本书还介绍了早已被淘汰的一些手工制作方法,如“造纸”、“挖瓢”、“烧碗”等等工艺。让我们领悟手工时代的生产。珠算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一种运算工具,可以说在计算机发明以前,它是最好的“计算机”,但现在也渐被淘汰,为此本书对珠算的使用方法均作了记载。自然界和社会中有许多少见甚至是难以见到的稀奇怪事,如“白蛇”、“双喜银杏树”,自阉和盗割活牛后腿肌等等,本书也有搜集。甲子,是我们祖先用来计时和预测运程的一种工具,运用了上千年,现在几乎失传,但离开了历书,就无从知道你所要知道的甲子,本书就能为你解决这个难题。你只要读读书中“怎样知道阳历甲子”这一篇,就能换算出某一年,某一天,甚至某一月、某一时的甲子来(包括属象),不受年代的限制。
本书时代性强,知识面广、趣味性浓,大到宇宙空间,国际时势,小到牙语童趣,家庭琐事。内容真实,文字简练,值得广大读者和青少欣赏阅读。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和不妥当的地方,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教。
作者简介
《岁月非蹉跎》一书的作者岳育系重庆市江津区人,出生于1938年10月30日,出生在江津区蔡家镇白塘村小地名董家河。七岁起在白塘口上私塾到解放,解放后在白塘村校、悦来小学、蔡家笋溪中学上学。 1956年4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柏林区供销社、柏林区市场管理委员会,柏林区政府财政办公室工作。在市场管理委员会工作期间,受当时的区委抽调到双凤修筑“双风大堰”长达10(1966—1976)之久,在此期间,建成蓄水80万立方的黄莲坝水库和蓄水50万立方的坪山水库,以及从黄莲坝到双凤20公里的输水渠道,因渠道适用价值不高,现已被改修成能行车的又阔又平的水泥公路,而水库却为国家级旅游区四面山镇的饮水和马家坪水力发电站提供了很好的水源。
1985年1月,调任柏林区财办主任,工作到1996年退休。在出任财政工作期间,曾两次在重庆学习,并获商学院大专文凭,也荣获过财政部优秀工作者称号。
由于本人喜爱阅读书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修建双凤大堰期间,几乎每天一记,所以写出了较为真切、通畅,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岁月非蹉跎》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