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动态

今天是

  2014-06-01 敬告读者:由于近期本网站系统升级,书目太多,人力有限,出版社决定暂将超过一年以上的书目在相关栏目暂时下线。如果您需要在此范围内的书目,请联系我们工作人员。

 2010-07-15 成立十周年-回报作者大赠书活动!

 2013-11-08 征稿:《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丛书征稿启事!

 2012-08-16 严正申明:凡属我社正式合格出版物,我社在核准、备案的基础上,均在“版权查询”栏目予以公开展示,欢迎广大读者监督、查询!

行业资讯
出版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共产党99年华诞 献礼佳作《中国魂》隆重面世



    2020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9年华诞,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隆重推出著名学者易超先生封笔之作《中国魂: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集约叙事》一书,线上线下面向海内外同时发行。
    2016年5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总的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还处于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状况,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根据习近平上述《哲学讲话》及两办《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历经三年精雕细刻的《中国魂》力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融于一体,给力中国梦、世界梦、我的梦,堪称“经天纬地资政育人经典话语,安身立命光前裕后思想精华”,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差别常在万有必和道济天下,美美与共各美其美天下大同”的气度、神韵、智慧和力量。
    第一章:中华文明在路上。简要介绍中华文明的自然环境、历史脉络、文化传承、卓越贡献、民族复兴等大致情况,为读者登堂入室把握中华文明精神动力提供背景资料。
    第二章:元素形态。这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文化基因的集约转化。含“龙的传人”与“炎黄子孙”的人格基因;“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的国格基因;“儒家传统”与“道家传统”的世俗基因;“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宗教基因;“人道五常”与“王道三纲”的纲常基因。它们是中华文化最稳定的核心元素,标志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决定了这个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文化宿命及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的根本走向。
    第三章:实践形态。这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民族精神的集约转化。就安身立命而言,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可概括为勤奋中国。就群我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具有忠孝传家的担当精神,可概括为责任中国。就人我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具有厚德载物的奉献精神,可概括为仁义中国。就天人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具有以德配天的宇宙精神,可概括为天民中国。就思维方式而言,中华民族具有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可概括为淑世中国。就行为方式而言,中华民族具有统筹兼顾的进取精神,可概括为稳健中国。就自我约束而言,中华民族具有诚实守信的慎独精神,可概括为自律中国。就历史传承而言,中华民族具有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可概括为求是中国。就国际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具有协和万邦的共济精神,可概括为友善中国。就国家安全而言,中华民族具有止戈为武的尚武精神,可概括为和平中国。这“十个中国”的精神风貌,是核心元素在实践层面的演绎展开,是中华民族外在形象的文化标识,为中华儿女提供内在民族认同感及外在精气神的话语引擎及文化滋养。
    第四章:天学形态。这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宇宙观及其方法论的集约转化。本章立足于传统中国天学实践,以传统中国“和谐”范畴为理论基石,以周易文化为主要学术渊源,通过现代语境转化,提出并论证“太极乾坤律”“万有必和律”“差别常在律”“常变相因律”等自然哲学原理,最后定格于万有必和的宇宙观及贵和尚中的方法论。它是核心元素在天学层面的演绎展开,标志了中华民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探索成果及普遍信念,为中华儿女提供自然哲学话语引擎及精神滋养。
第五章:群学形态。这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历史观及其方法论的集约转化。本章立足于传统中国群学实践,以传统中国群道论为主要学术渊源,通过现代语境转化,提出并论证“社会共济律”“社会名分律”“社会纠错律”“政治生活律”“经济生活律”   
    “文化生活律”“道德生活律”“法律生活律”等社会哲学原理,最后定格于同舟共济的历史观及圣贤治世的方法论。它是核心元素在群学层面的演绎展开,标志了中华民族“通古今之变、求太平之道”的探索成果和普遍信念,为中华儿女提供社会哲学话语引擎及精神滋养。
    第六章:人学形态。这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人生观及其方法论的集约转化。本章立足于传统中国人学实践,以儒家人生哲学为主要学术渊源,通过现代语境转化,提出并论证“人性先天律”“人性后天律”“人生成功律”“人生荣辱律”“人生幸福律”“人生不朽律”等人生哲学原理,最后定格于天道酬勤的人生观及进德修业的方法论。它是核心元素在人学层面的演绎展开,标志了中华民族“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探索成果及普遍信念,为中华儿女提供人生哲学话语引擎及精神滋养。
    第七章:理学形态。这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知行观及其方法论的集约转化。本章立足于传统中国理学实践,以先秦子学及程朱理学为主要学术渊源,通过现代语境转化,提出并论证“穷理定律”“知行定律”“因果定律”“良知定律”“力行定律”等知行哲学原理,最后定格于心物一体的知行观及实践第一的方法论。它是核心元素在知行层面的演绎展开,标志了中华民族“即物穷理,尽心知性”的探索成果及普遍信念,为中华儿女提供知行哲学话语引擎及精神滋养。
    第八章:心学形态。这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价值观及其方法论的集约转化。本章立足于传统中国心学实践,以先秦子学及陆王心学为主要学术渊源,通过现代语境转化,提出并论证“主体定律”“客体定律”“事体定律”等价值哲学原理,最后定格于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及智勇双全的方法论。它是核心元素在心学层面的演绎展开,标志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探索成果和普遍信念,为中华儿女提供价值哲学话语引擎及精神滋养。
    第九章:中国梦与中国魂。本章立足两个百年目标,在新时代语境下讨论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见之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当性、必然性和操作性。从中国梦、中国魂、强定力、求实效、贵简约等向度,提出并论证“做大本土文化,做优外来文化,做实红色文化”“土地私有可望迎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第二春”“让中国法治实践说汉语”等一系列原创性命题。最后推出结论:没有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就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十章:中国梦与世界梦。本章立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语境下讨论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见之于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和平发展、致力人类普遍幸福的正当性、必然性和操作性。从和平梦、安全梦、发展梦、生态梦、文明梦等向度,提出并论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向我们走来的历史大趋势。最后推出结论:传递和谐文明新境界,告别争斗文明旧思维,现代社会文化转型,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瓜熟蒂落,时不我待。
    语言不但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更是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的俗成模板,有什么样的话语俗成,就必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中国魂》探索构建了一个基本能够理论自足的优秀传统文化言说框架,这对提高认识及实践的有效性显然具有实践意义。它将浩如烟海的优秀传统文化浓缩在30万字里,为人们系统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架起了快速通道,这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障文化安全、增进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现代社会文化转型具有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余年成功实践,终结了西方价值的普世性及西方道路的唯一性,中国百多年来“有话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局面正在根本扭转。在当今各文明交流互鉴中,中华文明必将与其他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贡献,为现代社会安身立命、资政育人、成就梦想提供精神滋养。
    国内国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兴起的所谓新儒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悲天悯人有余,现代语境转化不足。《中国魂》将科学之真、道德之善、实践之美熔于一炉,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集约发力,原创性提出了“中国魂”及其“五种文化基因”“十大中国精神”“五种理论形态”“二十六个定律”等一系列重要命题,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理论架构,这对弥补国内同类读物语境转化不足、概括提炼不够、远离当下实践及良莠不分照单全收等短板可望提供借鉴。
    国际汉学研究已有400年历史,其最大问题是盲人摸象,至今尚未形成对中华文明外在精神气质及内在理想信念的整体把握,这对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学科而言是最为致命的硬伤。《中国魂》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客观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价值链及基本自足的话语体系,这对补齐国际汉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把握不足、盲人摸象等短板可望提供参考。
    谁都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安身立命、资政育人、造福天下、实现自我,但很少有人知道获得其真传,需要“表里精粗无不到,全体大用无不明”才能成就一路精彩。易超先生十八年来一直专注于传统和谐文化的发掘重建,最终成就了说得出、传得开、用得上的优秀文化传承发展话语体系,为“表里精粗无不到,全体大用无不明”提供话语引擎及精神滋养。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已成为中华儿女神圣而又光荣的时代使命,做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更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文化命脉所在。笔者真诚希望全球华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予以更多关注,给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真善美的阳光雨露洒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