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和五台山佛协座谈《佛学大典》出版事宜
中国出版首次进军海外教育产业
全国图书馆采购订货会隆重开幕
德黑兰图书展中国展台成为亮点
社区书店出路在打通卖借之界限
教育出版大发展须加快国际合作
中国少儿出版将进入高铁时代?
《出版六十年》再现中国书业60年辉煌
继《出版文化》丛书之《文集系列》之后,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书籍出版社推出《出版六十年》系列图书。该丛书包括《名著的故事》、《编辑的故事》、《书店的故事》三本图书,展示了新中国60年出版业的艰难探索和辉煌成就,反映了新中国出版人、发行人对出版事业的执著、热爱和开拓精神。
《名著的故事》遴选了60年新中国出版史上那些有影响力、有生命力而成为名著的34部图书作品──从数年磨一剑的《雍正王朝》到感动共和国的《高山下的花环》,从冲破时代读书禁区的《情爱论》到点亮人生之路的《平凡的世界》,从走出冷落的《文化苦旅》到超级畅销的《于丹<论语>心得》……本书首先一部国民阅读史,在讲述名著出版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情节时,呈现出新中国国民阅读发展的脉络,折射出60年思想文化的演进轨迹和大众时尚的变迁路径;本书更是一出版实务教程,书中所选图书皆为新中国出版史上最为成功的案例,其内容涵盖了整个图书出版流程,从选题策划到编辑加工,从装帧设计到出版制作,从营销发行到深度推广,定能为出版工作实务提供宝贵借鉴。
《编辑的故事》描述了建国以来几代编辑的成长心路,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优秀编辑理念。这是一部值得思考的书。字里行间、点滴感悟、片段记忆娓娓道出老一代编辑人的严谨作风、执着精神,同时也刻画出他们的大家风范和从容气质,陈原“但开风气不为师”,脚踏实地,锐意进取,重振老店“商务”雄风,体现的是老一代出版家的大气和从容;罗竹风主持修订编纂《辞海》,为我国的辞书事业殚精竭虑、奋斗不已,反映的是事业上的高尚追求,也是做人的高贵节操;张守义为了一个设计的创意,两度远赴长白山,在祭拜的体验中寻找灵感,看上去更像是一种艺术的沉醉。他们那种投身历史、不辱使命的责任和担当永远为我们尊敬和景仰。与老一辈的编辑相比,新时期的编辑还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眼光、超前的策划能力、高超的宣传推广手段。周百义在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职业经历,一步一个脚印,从容、稳重而充满探索精神,因为他坚信:“一切的物质财富都会消失,但精神的财富却会流传千古。”金丽红策划、制作了一系列畅销书,被业界视为打造畅销书的“魔术师”,但她自己告诉我们,她的那些大胆的决策其实来自理性的分析、精确的调查数据,来自她对市场运作模式的娴熟运用。聂震宁和李朋义是当代中国出版界的两位领军人物,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编辑生涯中的精彩段落,发表了自己精辟的见解。这些或平凡或传奇的故事,让人领略到新时期编辑大家的智慧和胆略,也让人感受到编辑生涯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同时出版人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则得以淋漓凸显。《书店的故事》俨然是一部新中国图书发行简史,它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呈现出新中国成立至今书业发展的脉络,勾画出60年来我国图书销售领域的风云变幻。这里有新华书店从战火纷飞中走来的壮烈和慨然,也有普通店员在鸡鸣三省之地卖书的勤勉和专心,还记录了“公社书店”的盲目实验和沉重教训。而改革开放以来新华书店的改革和探索,民营书业的兴起和生机盎然,都在书中有具体、生动的反映。正是在这本书里,我们读到了风入松书店创始人王炜的感悟:“开书店,首先是一种文化行为,其次才是一种商业行为。”我们理解了三味书屋在长安街边坚守的艰辛和意义。至于“孔夫子旧书网”、当当网的故事,则让我们看到图书销售模式和人们阅读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巨大变化,为我们展示了图书销售业态未来的愿景。
来源:新浪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