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石希生,原名:叶英,祖籍浙江,北京人。出身于一个老八路家庭,自祖父那一代到京定居,父母均是老八路。
作者本人于1967年12月赴黑龙江省支援边疆,被称为“支边青年”,就像黑龙江垦区的那些山东移民一样,后来又被称为知青。1978年返京,在国企当工人。后再读电大专科,进入科室当干部。之后下海,现今已退休。
作为一个男孩,受家庭影响从小喜欢枪支类的物品,爱读军事类战争题材的作品。父亲因当年在内蒙及山西与傅作义的部队曾接触过,所以对国民党晋绥军比较熟知。作者本人退休以后在闲暇之余开始写作,遂以山西抗战为背景素材成就此作。
内容简介:
本作品的主题是国共合作,团结抗战。
“西安事变”之后,山西晋绥军情报部警卫连连长、中共地下党员于旺及时通知因叛徒出卖而遭暴露的山西省委成员迅速转移,因而全家遭晋绥军情报部特务队长梁步孝屠杀。于旺也被地下党送到黄河对岸红军总部特务营当连长。第二年(1937年)红军总部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因为当时国内国共两党合作,于旺受命过黄河与梁步孝联络。
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为保全山西,下决心与日军拼战一场,怎奈晋绥军所部虽有官兵坚决抵抗英勇牺牲,仍然节节败退。卫立煌率国民党中央军入晋,在忻口布阵与日军决战。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按照与国军的协商,深入敌后,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但日军毕竟是现代化装备,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虽然不计伤亡拼死作战,仍牺牲惨重,甚至许多高级将领英勇地抗战至死。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频频出击,发动了平型关战斗、收复雁门关战斗以及七垣村两次设伏、袭击阳明堡机场等一系列有力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因为只是掘壕死守全无机动,俨然抵不住日军现代化武器的狂轰乱炸,不得不退出娘子关、忻口,继而退出太原、韩侯岭。八路军则只得派出部队掩护溃散的国民党部队,甚至救出危难中的第二战区前线指挥部及卫立煌本人。他们自己则不能随国民党溃兵撤走,只得留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
晋绥军情报部特务队长梁步孝在内部倾轧中被害,他的妹妹梁玉芬却带领部分太原进步学生参加了八路军。几经波折终与于旺结为伉俪。
国民党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将军对八路军深入敌后避实就虚的战法十分赞赏,阎锡山也曾将部分国民党部队交八路军指挥,八路军在连打胜仗之后又将国民党部队完整归建。促使卫立煌访问延安与毛泽东当面探讨抗日的精要纲领。
|
联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