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容简介 |
【贵港前言】
宾能松
贵港市地处桂东南,幅员10600平方公里,辖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平南县和桂平市,总人口520多万。 贵港市拥有广西最大的内河冲积平原——浔郁平原,位于珠三角、北部湾和大西南三个经济圈的交汇点,是广西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大西南地区东向出海的便捷通道,具有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贵港港是全国重要内河港口之一,一年四季2000吨级船舶,可直达粤港澳。贵港是广西重要的商品粮、蔗糖、林果和禽畜水产生产基地,素有广西“鱼米之乡”的美誉,拥有可开采的矿产物质40多种,资源丰盛,物产富饶。贵港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全方位发展经济,特别是近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各项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连年攀升,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贵港市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秦始皇(前214年)统一六国后,派大将军屠睢、副将赵佗,率50万大军南下,4年后平定南越,在南越设三郡,其中桂林郡就设在今贵港(同时在贵港设布山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改为郁林郡,郡治所仍在贵港。唐贞观八年后改郁林郡为贵州,在贵港设郡治历史达850多年。在这几百年期间,由于中原的先进文化、先进农耕技术和铁制工具不断输入,生产力得到较大的解放,农业、工商贸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南朝后至今,贵港皆为州县治所。因此,古往今来,帝王、官宦、士子、商贾等到贵港这片土地巡视、任职、游历、经商者不计其数;同时贵港地灵人杰,历代名人辈出,他们曾在这片沃土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题写的诗文、楹联、匾额、碑铭、题记等至今犹如文化甘泉,沁人肺腑。此外还有许多佛经、造像、封诰、告示、地券、捐录……它们都是浔郁大地的书法艺术珍宝,其中不乏优秀卓越的传世佳作。 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弘扬贵港历史传统文化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徐联雄同志经多年搜寻、收集、整理,将历代寓贵和贵籍名人在贵港留下的书法编著成《贵港历代法书考录》一书,这是利及千秋的好事。该书内容涵盖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历史、地理、艺术、物产、宗教、民俗、医学、文物等诸多领域,跨越千年时空,旁涉百科知识。书中有得天独厚之山水啸咏,五彩缤纷之“字外功夫”,有“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尺水兴波,巨澜万丈”之妙趣。总而言之,《贵港历代法书考录》选点艰辛,花费时日,虽无“厥功甚伟”,亦谓“沥血呕心”。此书既有地方文献的史料价值,也有普遍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民俗学价值,堪称不可多得的书林艺术典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城市的本质是文化,文化是城市之魂。一个城市就是一部历史,见证兴盛衰败,是承载一方水土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的文化积淀。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因此,《贵港历代法书考录》在实现文化强国之梦,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大省、文化大市的热潮中定稿付梓,是贵港文化艺术事业的盛事喜事,也是贵港挖掘辖区内两千多年来历代书法艺术精品的创举,是研究贵港历代书法艺术价值的一次艰苦卓绝的勘探。它必将对推动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贵港文化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徐联雄(1956— ),字关佳,别号墨香斋主。广西贵港市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广西贵港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西诗词学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贵港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贵港市春蕾吟社副社长。个人爱好诗词、书法。诗词作品散见于各地诗刊、诗集。代表作有《贵港赋》于2009年8月3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平天山游记》、《南山赋》、《东湖赋》、《西山赋》等赋文分别在其他报刊上发表。诗词《雨后赏荷》、《沁园春·平天啸咏》、《缅怀民族英雄袁崇焕》(已收入《八桂四百年诗词选集》)等辞书,深受读者和诗词行家的好评。 |
联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