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译述一部纳西族祭星经和两本象形文星历书。据《周礼》、《礼记•祭法》记载,在中原,祭祀日月星辰曾属重要祭典,但后来视作“淫祀”被废弃。好在身为形成华夏民族主体的古羌后裔、纳西人南迁后在中国西南山地把祭星经和相关礼俗完整保存下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黄帝考定星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总称“古六历”。但近人认为除殷历、颛顼历外皆为东汉人的伪托。纳西象形文星历书的发现,犹可佐证五千多年前历经轩辕黄帝考定的星历应当真实存在过。顾炎武《日知录》称:“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夏商周三代距今也已有三四千年,但纳西民族不仅保存有星历书,迄今也还有人读得懂由二十八宿“书写在皓皓夜空里的天文”。中外文化史上,天文历法和占星术相伴而生,再见识几份纳西象形文占星经和占饶(彗星)经,可加深理解古人所恪守的天人感应观念。总之,纳西人用古老的象形文保存下来的上述相关真籍,对探究中华民族天体崇拜和天文历法早期形貌有珍贵参证价值。
【作者简介】戈阿干,原名和崇仁,纳西族,1936年出生于云南丽江,1957-1962年就读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1979年调云南省文联,1981年进鲁迅文学院学习,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翻译主编《祭天古歌》获第二届中国民间文学优秀作品一等奖,长篇论文《纳西东巴骨卜和象形文骨卜书》载北京大学《国学研究》,获2000年云南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应瑞士苏黎士大学民族学博物馆邀请进行以该论文为主的东巴文化学术讲座。另有《东巴神系与东巴舞谱》、《东巴骨卜文化》、《纳西学论集》、《丝路文明与东巴文化》、《吉祥时轮与香巴拉国》等多部学术专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