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传统的道德观念、养老方式及子女家庭、工作与赡养老人、养老送终义务之间产生了种种矛盾。这是每一个人曾经、正在和将来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本书以纪实系列散文的形式,以“生命”为主线,分节穿插叙述。以一个家庭老年子女侍奉失智失能高龄父母过程中的悲喜故事,反映出尽忠尽孝过程的艰苦,道德意识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与纠结,以及对“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感悟和新解。其中穿插父母一生中值得咀嚼品味的往事以及其他家庭生老病死的人生百味。
文章以真实、抒情、深刻、隽永的文笔,夹叙夹议。角度新颖,可读性强,触及灵魂,引发深思。写作过程中,得到不少专业作者和业余读者的可定和赞扬,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一)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恪尽孝道,养老送终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
大爱无疆,孝子是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企及的高度。
有多少面对这一难题的人群需要去关注,去表现?有多少深陷难题的心灵渴望理解、开导、和抚慰?但迄今鲜有作品表现行孝主体的身体力行。
本书应运而生,以病床奉亲、养老送终的亲身体验,细致入微地表现这一艰难历程和心灵感悟,感人至深,给人启迪。
本书文笔晓畅优雅,细腻生动,情文并茂,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
(二)
进入暮年才知道,饱经沧桑的心灵,并不像外表一样麻木僵硬,心灵要柔软得多,任何时段的情感都能在这里激起感应。
世上不存在纯真、纯善、纯美,那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真实的现实世界,一切真、善、美皆有瑕疵,没有完美。
孝顺是有代价的,孝顺是以牺牲为基础的。
我们希求长寿,建立在一种不自觉的想象基础之上,没有直接有血有肉地感知长寿的躯体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真切感受。
所谓的生命轮回,其实,不是相同生命的重复,而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此生命非彼生命。生命是不可复制的。
父母的故事将人生浓缩在我们眼前。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涓涓细流和惊涛骇浪啊!
【作者简介】张祝升,女,笔名 竹荪。1948年生于江苏南京。1964年进入大巴山区务农。1972年回城。
重庆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业余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有一定数量作品公开发表,选编入册和获奖。
重庆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有《小学生常用同义词反义词》、《新编习作手册》等工具书出版发行。数十篇教育论文发表获奖。参与重庆市多种地方教材编写。
从2001年开始,担任国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编委。参与1-12册的编写,全国多省市发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