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修改
所属类别
请选择图书所属类别
社科 / 人文 / 历史 / 哲学 / 地方志类
经济 / 管理 / 企管 / 投资理财 / 商务类
文化 / 艺术 / 书画 / 设计 / 民俗类
教育 / 教材 / 教辅 / 培训 / 少儿类
生活 / 健康养生 / 休闲旅游 / 科技类
文学 / 小说 / 人物传记 / 回忆录类
图书名称
热点排行
* 值越大,越排前!
图书作者
出 版 社
出版日期
图书编号
图书定价
元 会员价
元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学界流行一个观点: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只是1965年至1975年中越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分歧,不过这未能改变中越友好合作的大局。此观点是似是而非的。实际上,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可细分为三阶段:(1)1950年至1984年为中越友好合作、“唇齿相依”的黄金时期,即朋友时期;(2)1965年至1972年5月为中越矛盾逐渐积累,越南民主共和国对中国的芥蒂从萌芽、发展到基本固定的时期,即准对手时期;(3)192年6月至1975年为中越矛盾日益公开化,越南民主共和国对中国的敌视浮出水面,中越关系走向对立和冲突、“唇齿相磕”的时期。当然,在后两个阶段,中越合作关系依然存在,只是合作的强度随着双方关系的好坏更替而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概括起来,1950年至1975年的中越关系经历了“朋友——准对手——对手”的变化。此即为1950年至1975年中越关系的发展脉络。
1950年至1975年中越关系的演变规律为:中越关系的性质主要由两国的国家利益的关系决定,当两国的国家利益的吻合度很高时。(1950年至1964年),两国关系就是朋友关系;当两国的国家利益的吻合度较低,且有部分国家利益冲突时(1965年至1972年5月)两国关系就是准对手关系;当两国的国家利益的吻合度基本为零,且互相冲突时(1972年6月至1975年),两国关系就是对手关系。
【作者简介】陈强,男,1971年8月8日出生,汉族,广西柳州市雒容人,法国巴黎东部大学政治哲学博士,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政治文化与国际关系。曾在《社会科学战线》、《毛泽东思想研究》、《南昌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主持完成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主持在研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社团主义(CORPORATISM)视域下的东盟一体化及中国方略”。
《1950年至1975年中越关系研究》系在本人的博士后出站报告(答辩时被评为优秀)的基础上增益而成。
数 量
本
购买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页面显示
最近新书
不显示
好书推荐
不显示
版权转让
不显示
版权查询
不显示
上传封面
(94*127)
* 尺寸为:宽94*高127像素
原图显示